学院领导安少华、朱志德、朱冰、张林等与海闻教授亲切交谈。
海闻教授为祝贺城市学院院庆五周年挥毫题词。
海闻教授报告精彩生动。
与会人员就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请教海闻教授。
海闻副校长亲切接见在我院工作的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博士、硕士。
3月19日,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海闻教授莅临我院做客《城市学院大讲堂》,在大礼堂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的学术报告。
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海闻教授从国际和未来的高远视角展望了中国经济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前景及走势,并回答了师生和媒体记者关心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海闻教授报告高屋建瓴,理念新颖,内容翔实,语言风趣幽默,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海闻教授阐释了国际上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四要素,即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他指出,我国后两条情况良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GDP保持8%的增长速度没有困难,而降低失业率难度最大,其关键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返乡问题。海闻教授坦言,中国经济“波动是短期的”,“增长是长期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我们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将会拥有一个经济增长速度高于6%,持续时间长达二三十年的黄金时期。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经济走高,加工业发展是全球分工的必然结果。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轻易放弃加工业,并建议东莞要让企业自己作主去进行产业升级。
海闻教授说,国内市场规模很大,可以产生规模效应,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好因素,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中国就实现了今天欧盟各国建立共同大市场的战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将进一步提高国民创造力与生产力,“自然科学产生生产力,社会科学同样促进生产力”。
他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正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包括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应对国际环境的特殊阶段。为此,他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个人建议,认为应继续改革开放,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调整国民心态,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在演讲过程中,海闻教授列举了大量的实际例子印证自己的学术观点,例如用“先留口粮”和“先留公粮”,阐明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变得通俗、生动。在提及“降低就业率”、“城市化”问题时,他认为“农民工不应该再返回农村了”。
最后,海闻教授呼吁大学生要珍惜读书的机会,调整就业的心态, “眼光要远,要学习将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一定要学好英语,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去学习和发展”、“要转变就业心态,普通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学术报告会之前,海闻副校长接见了在我院工作的曾在北京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的6位博士、硕士,并挥毫为我院院庆5周年题写了“春秋五载写华章”的条幅。
报告会由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何鹏举主持。
海闻教授简介:
浙江杭州人氏,1952年生人。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经济系讲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讲师、美国福特路易斯学院商学院经济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职)。主要学术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现任北京大学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大副校长,北大深圳商学院院长(兼),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