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10.01
2009城市学院“十大工作创新奖”评选揭晓
2010-01-12
作者:新闻中心
审核:何鹏举
发文单位:学校要闻

2009年各单位紧密围绕全年工作目标,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为学院“上水平,创特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激励创新,推动全院上下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成效,谋求学院新的发展,根据《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十大工作创新奖”评选办法(试行)》的规定,经自我申报,院评奖委员会审核、推荐,院长、书记办公会议审定,以下工作项目被评为2009年度“十大工作创新奖”:

一等奖(排名不分先后):


项目名称:人事绩效考核、系部目标管理方案及实施
项目负责人:夏勇
项目所属单位:人事处、高教教研究与评价中心、学院办公室
项目参加人:张林、夏勇、陈丁堂、安少华、朱志德、喻可平、尹建明、方妙英、王玉、章德胜、邓成良、周梓荣

探索和建立符合城市学院特点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即以实绩与评优、奖罚、晋升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去年底,学院已对各系部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了6项核心指标五大评价指标的考核,各系部对教职工进行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考核。院领导、中层干部正职负责人向“双代会”一届七次会议述职,并接受代表们的测评。

 


项目名称:印刷专业“2+1”(3+1)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负责人:黄健求
项目所属单位:机电工程系
项目参加人:安少华、朱志德、程发良、邓成良、刘武辉、尹建、王旭红、谢芬艳、杨玉春。

该“模式”于去年9月在2007级学生中正式实施。该项研究工作始于2007年,其印刷工程(本科)、印刷技术(专科)由华厦国际投资集团、德国海德堡印刷设备(深圳)有限公司与我院共同举办,三方确立了“3+1”和“2+1”的本、专科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或3年后,最后一年全部在工厂进行生产实习的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在我院是首次运用,已取得明显成效,28个实习学生中已有10人与彩桥、金杯公司签订聘用合同。

二等奖(排名不分先后):

项目名称:后勤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方案及实施
项目负责人:王玉、夏勇、李奇
项目所属单位:总务处、学院办公室、院办、人事处
项目参加人:张林、王玉、夏勇、李奇、龙海燕等

学院后勤改革方案于去年4月获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定夺。改革淡化了学院办后勤的职能,促使后勤保障服务实体向专业化、市场化、企业化方向转变。改革半年来,已取得明显成效:后勤部门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减轻了学院办后勤的风险;使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出现了扭亏为盈的喜人景象。

 



项目名称:资产精细化管理改革及实施
项目负责人:周梓荣、黄岳
项目所属单位:资产管理办公室
项目参加人:张林、周梓荣、欧炼群、费天文、黄岳

经过有关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通过创新资产管理模式,学院资产管理实现制度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使资产的入录、使用、异动、报废等管理工作达到精细化的程度。清结情况表明,价值近4000万元、2万多台的资产设备帐物相符,进出对数。

 


项目名称:科研申报获单列,项目经费创新高
项目负责人:邓成良
项目所属单位:教务处
项目参加人:邓成良、谭汪洋、李先庆、夏泉源、周杰、詹茂森

从2008年开始,东莞市政府对我院实行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与管理单列的管理办法。针对这一新的管理体制,教务处对常规的院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积极组织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工作,大力支持系部研究机构开展横向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去年,全院共有30多个研究项目分获国家、省、市立项,研究经费首次突破200万元大关。

三等奖(排名不分先后):


项目名称:以“顶岗实习”,促学生"提前进岗"就业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项目负责人:米双红
项目所属单位:金融与贸易系
项目参加人:李阳桂、任炼等

该模式使本科、专科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做到实习即“进岗”。实施方案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在毕业之前获取相应的技能证;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及校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直接上岗工作;规定学生提前进岗工作的主要内容;协助学生获得与同类工人相同的劳动报酬,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聘用合同。这一方案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实习兴趣,提高了就业率,节约办学成本约300万元。

 


项目名称:就业指导培训月系列活动
项目负责人:孟颖、江小卫
项目所属单位:文学与传媒系
项目参加人:江小卫、企业老总、文传系校友及2010届毕业生

这种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方式在我院是首创,在其它高校也少有。在活动月期间,两个单位联合举办了应用文写作培训、情景模拟招聘会、简历创作大赛等活动。尤其是情景模拟招聘会,把企业单位的老总及我院校友从社会上请进来谈就业创业经验。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毕业生应聘技巧,为毕业生、学校、企业搭建了交流、需求的平台。

 


项目名称:以“司法考试”为着力点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项目负责人:刘杰、危兆宾
项目所属单位:政法系
项目参加人:法学教研室与06法学专业部分同学

该系针对“三本”法学专业的师生实际情况,经反复研究论证,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确定为“三考”,即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尤以司法考试作为首选路径。去年,该系有11名学生通过全国司法考试,通过率居东莞各报考单位之首。东莞市司法局领导专程来学院召开学生座谈会,以示祝贺。

 


项目名称:教授、博士、中层干部上舞台,老中青年教师卡拉OK对抗赛
项目负责人:章德胜
项目所属单位:工会
项目参加人:安少华、朱冰、章德胜、刘红艳

该活动突破了传统的歌唱比赛形式,首次以教授组、副教授组、博士组、中层干部组和青年教师组五个层级进行PK。教工通过唱红歌,抒发了爱国、颂党、赞美和谐校园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怀,享受到了唱歌的艺术与乐趣。

 


项目名称:科技服务东莞出成果,产学研显成效
项目负责人:牛熠、邓成良
项目所属单位: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
项目参加人:程发良、廉玉忠、葛卫清、刘林泉、李洪超、白晨明、马立权、夏泉源、沈剑翘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以广东选派教育部、科技部驻企业科技特派员和向纵深课题申报为契机,制定相应科技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学科门类部署科研工作,大大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到目前为止,该系共申报立项国家、广东省、东莞市科研课题9项(批准立项7项),获科研经费近100万元。组织相关教师、学生团队与企业科技人员协同研发这些课题。据悉,大部分课题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