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编实验室教学实验比赛(资料图片)
资产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对非编实验室进行资产登记(资料图片)
“这个学期非编实验室课程安排满了吗?我想申请将印刷设计的课程调换到这个实验室来上。”开学伊始,机电工程系刘武辉博士就此向该实验室负责人徐斌老师提出了调课申请。文学与传媒系数字媒体专业的老师在上学期也提出多安排一些课在非编实验室上。目前,该实验室周课时已达43节,设备使用率高达98%,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受到师生欢迎。
设备先进,教学互动管理软件打破常规教学模式
为什么老师和学生都愿意在非编实验室上课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徐斌老师。据介绍,常规电脑实验教学以多媒体投影,或由任课教师在每台电脑上一一为学生讲解操作流程。这样授课,需要任课教师对同一问题作反复讲解操作,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非编实验室的教学互动管理软件,则能通过把教师机主机屏幕广播到以太网组网的每台电脑上。老师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学生都能实时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接收观看,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直观性。文学与传媒系何帅森老师说:“我以前在电脑机房给学生上设计课程,同样的一个问题,学生提出来,我要在每台电脑上给他们讲解、操作一遍。现在用这款软件,只需要在主机上操作一遍,同学们就能明白,这款软件对我们辅助设计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老师上课轻松,学生听得也明白,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熟悉制作流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让同学们熟悉电视后期制作整个流程,管理人员专门预装了几款后期剪辑软件,如AVID LIQUID 、EDIUS pro等。学生们通过选用的有卡工作站,就可以在本地完成“采集→剪辑→字幕→特技→配音→输出”的整个制作流程。艺术系梁贝老师说:“我上的《镜头表演及后期制作》这门课,以往都是要求他们该怎么做,如何做,学生学习很被动。现在非编实验室在保证其他老师正常上课的前提下,还对我们艺术系全天开放,学生白天拍摄,晚上就可在机房剪辑,这样的安排受到学生的欢迎。”
“非编实验室全天开放,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和提高了我们做影视后期的兴趣,以及后期剪辑技巧的动手能力。”艺术系曾达同学通过非编实验室,正在筹拍一部校园DV短片。他深有感慨地说。
“实验室为我们摄影协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交流平台。”摄影协会原会长刘鲜贵,定期组织摄影爱好者在非编实验室交流摄影作品创作体会。
规范管理,多方协调,广泛征求意见,提高服务能力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实验中心制定的实验守则,并按要求填写设备使用登记记录,教师填写学期实验教学情况表,并不定期主动电话访问任课教师、学生上机操作使用实验室的情况,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进而多方协调,整合人力、设备资源,提高了服务能力,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实验环境。
据了解,我院网络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于2009年已成功获得全球领先的数字非线性媒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品尼高(AVID)公司授权,联合建立了影视技术培训中心。该中心能对所有参加过培训并通过品尼高(AVID)考试的学生或学员颁发《品尼高视频编辑认证》的职业技能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