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14.09
发挥体制机制优势 抢抓转型发展机遇
2014-09-05
作者:唐跃碧/文 范保乐/图
审核:何鹏举
发文单位:学校要闻

8月31日,城市学院在行政楼122会议室召开暑期干部(扩大)学习班。学习班围绕“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抢抓转型发展机遇”这一主题,组织全院正副教授、博士、教研室主任、实践办主任、副科级以上行政管理干部,总结回顾上一学年的工作成绩与经验体会,分析学院目前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困难,探寻在新形势下城院发展大计。会议要求全院教职工充分发挥独立学院的体制机制优势,和衷共济,“弯道超车”,抢占先机,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次大会共有四大议程:一、院长杨敏林作大会主题报告;二、党委书记王卫平主持会议并讲话;三、党委副书记章德胜、副院长高香林分别作暑期教师研修班赴台学习的报告;四、大会分组讨论。

全国高校大多数面临转型发展

大会认真分析了全国高等教育战线当前的形势与我院面临的发展机遇。杨院长在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地方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我院及全国600多所高校都将面临转型的问题,一批老本科院校由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一批新建本科发展势头强劲,一批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改革、成效显著。这些高校已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使城院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对此,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束手无策。

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态势,杨院长在报告中勉励与会人员要知难而进,“弯道超车”,抢占先机。他说,近几年来,我们的不少想法和思路,不少探索和实践,努力的方向,与教育部提出的转型发展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我们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国际交流等方面都迈开了一些新的步伐,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相比起其他传统老牌地方大学,我们有体制机制优势,转型的阻力更小,抢占先机的可能性也更大。

思想要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速度要快

杨院长在报告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强调了“我们怎么办”的问题。他说,要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办学定位与阶段性转型发展的目标。这就是:“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一个具有学院特色、比较系统、完善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一个开放、高效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育人机制;力争把我院建成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结构与课程建设,要突出“地方性”,打好地方牌。做好“15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大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争取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一支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精良、数量充足的应用型教师队伍,特别是要扩大“双结构型”的教师比例。采取互派教师、学生交流培训的形式,扩大与台湾等境内外高校合作办学的层次与深度。可以考虑选择1~2个国际合作办学的专业,作为学院教学国际化改革的试点。对看准了的改革措施,要大胆地试。例如,管理重心向系和教研室下移,成立城市学院教授委员会和系部学术委员会分会等。依托鸿发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学院本身,形成“全员育人”、“全院育人”的人才培养教育格局。进一步搞好顶层设计,适时召开“双代会”,坚持依法按章办学,依靠教授治校。不断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挖掘现有教师的潜质和内在动力;优化薪酬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继续探索和争取早日建立“年金制”,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改善老师办公条件。

义守大学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据介绍,暑假期间我院共组织42名教师与管理人员,分为教学专题研修班与行政管理专题研修班赴台湾义守大学考察学习。章副书记、高副院长在谈及学习体会时表示,义守大学的办学管理架构、体制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我院有许多共同之处,特别是他们的通识教育、实践教育、课程设置、专业建设、顶层设计、全员服务意识、国际化办学等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为学院的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160多位与会人员就如何贯彻落实本次大会精神分组进行了讨论,结合工作实际献计献策。他们建议学院要尽快制订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学院一切工作都要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大目标进行;完善教辅工作的管理服务措施;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尽快实行年金制,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适当增加学生实践实训的经费,改革考试方法,毕业论文应重在实用性;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改进老师的业务考核办法;扩大教研室的职权,发挥专业建设的职能作用。

党委书记王卫平表示,这次学习班的举办,统一了大家的认识,增强了转型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凝心聚力,为转型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院长杨敏林作主题报告

会场

分组讨论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