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14.11
我院举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题讲座
2014-11-10
作者:陈欣茹/文 范保乐/图
审核:何鹏举
发文单位:学校要闻

11月6日,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德富应邀来我院学术报告厅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题讲座。院领导王卫平、陈丁堂、章德胜、麦琦琳出席讲座。讲座由高香林副院长主持300多名教工及行政机关管理人员聆听讲座。

马德富高级副总裁首先引用习主席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批示的一段话:“产教合一、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知行合一”,点明本次讲座的主题。

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产教融合,成功实现了把虚拟商业社会搬进校园的教学理念。为什么要实现产教融合?马德富副总裁指出,现代社会的人口红利早已过去,中国社会的发展不再依靠人口的总量,而是人口的质量。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模式也要与时俱进,把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做到既有知识教育也有行动实践。

他说,要改革,就必须先要了解企业的现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IT技术产业的革命与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与挑战。为此,他诠释了雷军“九字真经”即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360公司董事长周鸿伟《我的互联网观》中的17字真经“用户至上、体验为主、免费模式、颠覆式创新”,让与会人员了解未来企业的运营模式,学会用互联网的思维思考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怎样才能成功打造特色城院?怎样推动我院商科跨专业实训平台建设?马德富高级副总裁就这三个问题为与会人员进行了讲述。

拔尖创新人才、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都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这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占有优势。应用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容与环节应该包括: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发展路径和体制机制。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要素整合、开放合作、管理服务、校园文化,都是为实现具有战略型、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居中,实现专业学业与职业的人才培养与项目绑定,校企共建双师队伍、双导师制、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创新相结合。

马德富高级副总裁建议:“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进行系统思考,更要全面推动城院商科跨专业实训平台建设,实现教育部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马德富认为,当今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五难”现象,即:专业难、实习难、就业难、老师难、合作难。城院解决五难问题,必须对专业要实现跨学科、跨系、对接产业群(链)的专业组合;对实习和就业提供实践平台,把企业搬进校园;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会和运用MOOC、SPOC、同步SPOC、翻转课堂等新型课程教育模式;针对校企合作,要长期建构面向未来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会后,陈丁堂督学表示,今后我院将要建立经管类的商科跨专业实训平台,争取在明年9月实现这一目标,给城院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与实习平台。

主讲嘉宾马德富

讲座现场

 

副院长高香林(左一))陪同马副总裁(左三)考察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