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来报名的95后
早上7点刚过,太阳热情地照射着城院,综合馆里已经摆好了各系的物料,师兄师姐们正热情地期待着大一“小鲜肉”的到来。
一位穿着黑白条纹衣服、戴着黑圆框眼镜、背着蓝色书包的高个子男生显眼的站在报到入口处,等待综合馆开放。他叫陈晓斌,是城环系土木工程专业的2015级新生,来自珠海,自己独自前来学校报到。
8点,综合馆开始注册报到。陈晓斌带着将对未来四年大学生活的期待,走了进去。这时,总报到处已排起了长队。陈晓斌耐心地等待着,手里拿紧通知书。随后,陈晓斌按《报到流程单》,验证扫描、财务收款处刷卡收费、户口迁移、办理一卡通……。
办好这些手续,陈晓斌来到自己所在的城环系。城环系的志愿者的着装让他感到深有“创意”——绿色衣服,戴着红领巾。这些师兄师姐们正热情友好地招待着师弟师妹,耐心地解答疑惑。在陈晓斌交完自己的相片和学生档案后,一个鲜红的“已注册”印章盖在流程单上,陈晓斌正式成为城院的学子了!
接着,陈晓斌再去学七附近的空商铺领取军训服。一路上,骄阳似火,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热浪袭来,陈晓斌额头频频出汗,而他坚持不用记者递过去的伞,还嘱咐记者们小心行驶的车辆。
领完军训服装,陈晓斌坐在在树下的阶梯上,试了试军训鞋,发现44码的鞋子大了,又回去换了刚刚好的43码。再回到学三宿舍时,细细密密的汗水从他后背上的衣服渗透出来。这时记者发现阳台上已经晒着一排衣服,询问后才得知原来他昨天中午已经一个人来到学校了,在班助的帮助下,来到宿舍收拾整理自己的衣物。
记者离开时,有师姐上门推销产品,陈晓斌说不用买先,到时候看见有什么需要的再一起买。——呵呵,真是一个独立又有想法的小鲜肉!
他的名字叫——志愿者
30度高温下的地面,是一片燥热。
他就那样站在荔香园门前的宣传栏旁,顶着烈日,时不时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背着湿透的马甲。校道上人来人往,他就这样站在那里,仿佛站岗,又仿佛镇守疆边的士卒。
有人需要帮助时,他便离开脚下炽热的地面,不停地跑来跑去,为新同学忙前忙后……
忙完后,他又回到岗位,没有树荫歇凉,就那样站着,看着人来人往,等待或寻找需要他帮助的人……
也许我们素未相识,但我知道,他的名字叫——志愿者。
眼疾老人烈日送孙
上午8点半,一批批城院新学子陆续踏进校门,综合馆前聚集的家长也不断增多。
烈日下的人群中,一个佝偻削瘦的背影似乎显得格外突兀,他是来自东莞万江的74岁老人温咸姝。在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他眼患白内障。但老人不顾烈日炎炎带来的眼睛灼痛,仍亲自送孙子报到,一方面是想看看东莞的大学,因为他年轻时家徒四壁,被迫无法上大学,所以借此机会也了却自己愿望。另一方面,老人是放心不下孙子,想亲眼看看他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环境。温咸姝老人说:“我孙子这次选了会计专业,我也是做会计出身,所以他也算是接我衣钵了。”透过他浑浊的双眼,也不难看出他孩子般的雀跃与对后辈的自豪。
聊到最后,他轻轻拍拍记者的肩膀,“其实也不求什么,只希望孙子能够好好读书就够了。”朴素的字句间,浓浓的爷孙情,不禁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