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5.05
“双核驱动”交叉创新,开启学院发展新蓝图
2025-05-15
作者:图文:徐杏嫦 编辑:易铭坚
供稿单位:城建与智造学院

5月7日下午,城建与智造学院在8B204会议室召开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海冬亲临现场指导,学院院长刘甫、副院长郭文显、李建辉以及各系主任共同参与,围绕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进行深入讨论。

研讨会上,刘甫院长代表学院作了题为“双核驱动・交叉创新——面向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的智慧城市与智能制造学科生态构建”的主题报告。

汇报首先从历史沿革、专业与学生、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成效、教科研成果、特色人才培养体系、问题与不足等方面对学院的情况作了回顾,重点分析了11个现有专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专业发展的构想。

报告接下来对学院未来发展思路与工作理念进行了介绍。在广东省“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 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东莞市“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以及广东省委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东莞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广东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等一系列政策背景下,基于学院现状,提出了本着“智能驱动、交叉融合、绿色协同、服务产业”的理念,面向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着力打造 “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双核学科专业群。以“智能技术赋能、学科深度交叉、场景化应用创新”为主线,形成“智造为基、城市为体、数据为脉、绿色为魂”的发展路径,从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生态协同三个维度推进双核学科专业群的发展。此外,报告还对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给出了设想。

在建设方案上,学院将分三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专业基础夯实和特色培育(1-2年);第二阶段是平台突破与成果转化(3-5年);第三阶段为生态构建与品牌输出(5-10年)。通过 “智能技术贯穿、双链协同赋能”,打造“硬科技研发-软系统集成-全场景服务”的学科生态,致力于成为区域制造业升级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

刘甫院长汇报后,各系主任结合自身专业情况开展了积极讨论,纷纷建言献策。城乡规划系主任郭荣朝教授表示,学院的报告高屋建瓴,为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曹丽娟则表示,学院构建的双核驱动学科专业群有机地推动了机械、电子、制造与城乡建设从“传统分立”迈向“数智融合”,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

李海冬副校长进行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城建与智造学院关于学科专业发展的目标、设想及建设方案,鼓励学院和教师要有专业升级改造的勇气与魄力。针对“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两大专业群的构想,李海冬副校长提出,城建与智造学院需进一步思考如何将专业发展目标与东莞市城市定位紧密结合。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建议借鉴其他高校经验,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路径,并希望学院在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做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此次研讨会为城建与智造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任务。接下来,学院将按照会议确定的方向和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审:贾莘 二审:黄璀 三审:曹镭 终审:叶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