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5.09
创新“三全五导”成长导师制 打造民办高校育人新标杆
2025-09-17
作者:编辑:邓静汶
供稿单位:组织(统战)部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东莞城市学院聚焦民办高校育人过程中“师生互动不深、指导精准度不足、育人链条不连贯”等核心痛点,于去年正式启动“三全五导”成长导师制的谋划与探索。这一制度既是学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具象实践,更是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为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活教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全校教职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关键举措——其中“五导”即思想引导、规划先导、学业指导、升学辅导、就业向导作为制度核心,旨在从思想、规划、学业、升学、就业五大维度,为学生提供全周期、个性化成长支持。

 

(学校举行“三全五导”成长导师制启动仪式)

经过系统筹备与落地推进,本学年“三全五导”成长导师制顺利完成师生报名、双向匹配、分组结对及《师生确认书》签订全流程工作:1683名学生主动报名参与,586名教职工积极响应成为导师候选人;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导师,带头践行育人责任,为全体导师作出示范。最终1492名学生与538名导师成功结对,实现育人资源与学生需求的高效对接,让“因材施教”从抽象教育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长效育人机制。

一、核心架构:夯实“三全”根基,贯通“五导”协同

东莞城市学院“三全五导”成长导师制以“三全育人”为理念内核,以“五导协同”为实践路径,形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闭环育人架构,为学生成长提供全周期、多维度支持。

“三全”维度筑牢育人根基,打破“育人仅靠辅导员”的传统局限,将538名导师覆盖至教学、科研、管理等各岗位,其中教工党员占比突出,营造“人人皆是育人者”的营造;贯穿学生大学四年成长周期,分阶段构建“大一启蒙——大二深耕——大三定向——大四赋能”的全阶段指导链条;融合思想引领、学业支持、实践锻炼、心理调适等多维度内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五导”维度精准对接需求,破解学生成长难题,其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明确:思想引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结合时政热点、思政课堂与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厚植家国情怀;规划先导从入学起,借助兴趣测评、职业探索访谈等帮学生梳理短长期规划,规避成长迷茫;学业指导针对课程难点、学习误区等问题,以定制学习计划、拆解知识点等筑牢专业基础;升学辅导覆盖考研、留学等需求,分阶段指导复习与复试;就业向导分析就业市场动态与区域产业特点,对接企业资源,助力学生精准就业、高质量就业。

二、特色亮点:创新实践引领,打造城院范式

(一)党建引领强动力:激活红色引擎,赋能育人提质

学校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导师制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育人方向、强化育人实效。发挥教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党员导师先锋队”,优先对接学业困难、家庭经济特殊等学生群体,通过“一对一”思想引导化解心理困惑、以学业指导补齐短板;创新“主题党日+导师沙龙”“党课+成长分享”等活动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导师日常指导,如结合党史学习开展思想引导、结合党员教师就业创业案例开展就业向导;把导师履职情况纳入党员考核、党组织评优的重要指标,推动“党建红”与“育人蓝”深度融合,形成“党建引领育人、育人反哺党建”的良性循环。

(二)学院探索显特色:立足学科本位,精准施策增效

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围绕“三全五导”打造“一院一品牌”的导师制实践模式,让指导更贴合学生专业成长需求。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三全五导”导师工作站,以“学业指导+升学辅导”为重点,构建“专业认知—项目驱动—产教衔接”的“四阶递进”机制:通过“AI服务窗口”开展学业预警,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课程—项目—竞赛—升学”四维联动,已指导学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项5项、孵化学生项目21个,助力15名毕业生成功升学;法学院创新“3.4.5”育人工作法,聚焦“思想引导+就业向导”:以思政铸魂平台开展法治信仰教育,通过法院实习、地方普法服务对接法律行业需求,推动法考参考率提升9.64%,服务地方普法惠及群众4000余人次;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智慧马院工作坊”,深耕“思想引导+升学辅导”:以经典著作解读、时政热点分析强化思想引导,将哲学方法论融入思政类专业考研指导,帮助学生缓解备考焦虑,提升升学竞争力。

(三)数据驱动促精准:量化育人过程,保障实效落地

通过“报名——匹配——跟踪——反馈”全流程数据管理,确保导师制落地见效、动态优化。建立师生双向选择机制,结合学生需求与导师专长精准匹配,匹配成功率超88%;为1492名结对学生建立动态成长档案,详细记录“五导”各维度指导次数、学生成长变化,定期生成育人成效报告;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导师履职评估”,导师满意率达94.96%。根据反馈及时优化指导方案,如针对学生反映的“就业信息不足”,加强就业向导中的企业资源对接与岗位推荐,确保“五导”始终贴合学生需求。

三、育人成效:师生双向赋能,硕果蔚然成荫

(一)导师践行教育家精神,化身成长“引路人”

制度实施以来,涌现出一批“匠心育人”的优秀导师典范,学校领导带头参与更是为育人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土木工程系陈春鸣老师深耕教学13年,以“学业指导+升学辅导”为核心,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坚持“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6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同时带动青年教师成长,营造学院创新氛围;语言文化学院李建武老师以“渡船”自喻,聚焦“升学辅导+规划先导”,从大一起为学生定制考研规划,免费提供20余本考研书籍、拆解复习目标,通过月度提醒、寒暑假座谈助力学生“在校上岸”;商学院卢效坚老师主攻“就业向导+规划先导”,为学生量身定制职业路径,最终指导1名学生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1名学生入职广西税务局、1名学生进入中国武装警察部队文职岗位,实现精准赋能。

(二)学生笃行多元成长路,绽放青春“追梦者”

在导师的精准指导下,学生从“迷茫困惑”走向“自信出彩”,成长案例生动鲜活。曾因迷茫休学的邹恒同学,在导师李立菊、李燕的“思想引导+学业指导”下重拾方向,逆袭成为“自强之星”,斩获广东省教育厅大学生讲党史公开课大赛省一等奖等8项荣誉;莫嘉莉同学在导师方伟华执行校长的“规划先导+实践指导”下,连续两年获校级奖学金,三次参与“百千万工程”实践并获“实践先进个人”,斩获1项国家级、2项省级竞赛奖项;法学院3C518宿舍6名学生中4人通过法考,在学院姜虹书记、谭渊源老师的“学业指导+就业向导”下,形成“专业指导+朋辈互助+实战训练”的成长闭环,成为“学霸寝室”典范。

东莞城市学院将持续深化“三全五导”成长导师制品牌建设,推动育人质量与影响力双提升。在提质赋能方面,常态化开展导师专题培训,内容涵盖“五导”各维度方法,同时完善“导师—学生—学院”三级反馈机制,根据学生需求与导师履职情况动态优化育人方案;在资源拓展方面,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外部单位的合作,搭建“校企联合导师”“科研导师”平台,为“升学辅导”提供科研资源支持、为“就业向导”拓展实习就业渠道;在经验推广方面,系统总结“三全五导”导师制的典型案例与实践经验,通过校际交流研讨会、教育类媒体宣传等方式分享民办高校育人创新路径,探索与同类院校合作完善育人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城院样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一审:贾莘  二审:黄璀  三审:叶凯贞  终审:叶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