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21.04
全国专家聚集东莞城院 聚焦新商科人才培养
2021-04-19
作者:叶云峰 王曦 周洁仪
审核:苗琳
发文单位:学校要闻

为适应“数智化、国产化、全球化”的浪潮,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创新的核心地位,发展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加速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紧密合作,培养数智人才,服务产业升级。


2021年4月17日,由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数智化新商科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隆重举行。教育部会计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袁淳教授,教育部金融教指委委员、职业教育财经商贸类专业目录研制组组长杨宜教授,教育部会计教指委委员、中山大学谭劲松教授等来自全国86所高校300多名专家学者和教师齐聚一堂,共商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新商科人才的培养。


校长王卫平教授发表致辞。他对各位嘉宾、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我校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在立德树人、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学校与新道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云财务班,成功共建了广东省商科中心,实现合作双赢。希望未来进一步开展校企、校校合作,共同提升数智化时代商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袁淳教授作“会计类专业一流本科建设的要点与思考”的主题报告。他从新时代一流本科建设的新任务,新环境出发指出新时代会计教育要有新担当。一流本科建设要秉着“质量为王、守正创新、分类推进”的原则,找到适合本高校专业教育的新路径。要注重“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的原则,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继而从强化价值引领,创新方法手段,提升学术内涵三个方面来进行课堂革命,加强与新技术融合,打造“金课”,形成“质量为王”的人才培养体系进化自循环。


杨宜教授做了《适应首都社会发展新阶段,推进优质双高专业群建设》的主题报告。她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分享了该校在适应首都社会发展新阶段,打造“双高”专业群上所做的探索。北财职院明确建设目标,用技术与文化赋能,实施新商科专业群品牌建设工程,通过与用友等企业共同探索实施“六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平台—核心—发展” 三类型课程体系,加强智慧财经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专业群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中山大学谭劲松教授做《数智化与会计》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必要性。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会计行业产生了巨大威胁,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校企合作在培养一流创新型人才方面,应积极主动对接产业人才需求,重塑财经教育的职能。


宋健副总裁介绍了新道产业学院的护航计划。新道教育以“教育新道”的教育理念,以“融合力量,实践育人”为核心,以IT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以“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保障,努力投身于教育与信息化融合浪潮。新道将致力于打造全链教育服务生态,专注于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形成教育服务链、企业服务链、专业集群链于一体的新道服务生态平台。


崔晓菁副总经理就“数智化转型下的企业人才需求”分析,她指出当前的财务管理支撑体系已经不能应对数字化转型趋势,数智化应运而生。用友集团致力于通过数智化来升级传统的业务模式,不断推动企业服务产业变革,用创想与技术推动商业和社会进步。

下午的论坛,分成了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专场进行研讨,分别在学术报告厅和行政楼112会议室举行。本科专场聚焦于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专业课程开发、产教融合实践以及一流教材建设等。职业教育分会场则主要对智能财经人才培养、会计专业群建设以及成果申报等方面进行探讨。


国家级一流专业如何建设?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邢风云教授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从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课程与教学、学生发展四个维度的要求对标对表分析,分享了广东财经大学一流专业及一流课程建设的宝贵经验。邢教授指出一流专业要从专业定位上体现差异化、需求导向,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形成优势,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副校长高香林教授从学院会计学专业历史沿革,专业建设举措与成效,专业建设下一步主要思路三个方面展示了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会计专业的建设历史与发展策略。他指出未来会计专业发展需要为宏观经济及企业智能服务,在人才培养方案要立足东莞,服务大湾区,适应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一流“金课”如何建设?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向凯教授指出一流金课的内涵在于“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因此在建设金课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成果导向(OBE)的课程体系设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并以《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为例作了说明。


而本科一流专业建设和数智化如何教改?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仲冬冬以我校与新道共建云财务卓越班为例,指出新技术下高校人才培养供需重塑,高校要打造一流专业,要进行数智化教改,而教改的最深处是课程改革。要打造金课就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要从多维度进行课程评价,要用新技术,赋能新师资。


教材数字化转型如何助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等教育出版社经管法事业部王琼副社长强调教材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双一流建设重要抓手,要加强课教融合,推动传统教材数字化建设。要把纸质教材出版与数字资源集成并存,实施线上课堂、线下课堂与教材统一设计的理念。



职业教育分会场则主要对智能财经人才培养、会计专业群建设以及成果申报等方面进行探讨。广东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刘志娟教授就“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申报”作了分享。她从近几届教学成果奖的数据分析历年来教学成果奖的重点往往聚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产教融合机制深化、现代职业教学体系、现代学徒制等方面。


在高水平专业群如何建设上,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张凯教授则强调定位上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服务产业高端,要与龙头企业合作,重点建设“产业学院” 等区域性平台,要从 “专业群课程体系” “三教改革”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实践教学基地” 等方面实现突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智库、企业培训学院等新平台为社会服务。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副校长王媚莎教授则从理实一体、科教融合、书证融通、课赛对接四个方面对产教融合赋能智能财经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产业学院和产业学院课程建设的思路。


专业目录调整背景下,如何进行大数据+财会专业建设?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家桑大勇博士从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新职业场景等“五新”来分析了专业目录调整,提出了“应用为先,教改不难”的观点,宏观介绍了大数据的优势,克服大家对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恐惧,从技术维度、企业维度和人才培养的维度提供财会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本次“数智化新商科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的召开,是我校在积极响应数智时代对商科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形成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共识。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以商学院会计学专业作为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单位为契机,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前沿,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服务体系,在发挥专业建设特色与优势的同时,适应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化背景下新财会人才培养的需要,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发挥一流专业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改革,立德树人,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